浙城事

“沐春林——王若绘画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经济 来源:晨报之声 20389℃

日前,由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办的“沐春林——王若绘画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王若,本名王林燕,硕士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霍春阳先生;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郭怡琮先生,北师大博士后,国家二级美术师,目前供职于中国美术馆展览部。

她的艺术作品贵在“以简驭繁”“以淡寓浓”“以疏寓茂”“以轻寓重”,其取牡丹、梅花、荷花、太湖石等传统题材,并以当下心境参悟古意,疏花简叶中状写自然之常理,只鸟片石中隐含天地律动。

她的笔墨从容舒展,浅绛丹青,正如“艺术当如太羹玄酒”,淡而有味。昔宗白华先生有言:“艺术当如美玉,内蕴光华而含蓄不彰”。王若作品中所呈现的沉静超然的古雅之气,以及所蕴含的无言诗意,正是传统文人内在精神的当代映现。

展览开幕现场,专家学者围绕王若的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其艺术风格和文化意义,并对其艺术之路的未来给予期许。霍春阳先生在展览现场说,王若有独立思考能力,悟性比较高,对中国绘画有着深入的理解,洞察力强且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观念,真积力久,前途无量。

马驰馆长评价说,王若是津派水墨的新生力量,基本功非常扎实,她以女性视角扑捉到了花鸟的静态美及其朴素超然、平淡天真的审美特征,经过多年的沉淀,她的艺术风格越来越朝着理想主义靠近,可以预见到她未来的多元的创作方向。

策展人杜耕先生在采访中谈到,每一次看到王若的作品,都是一次飞跃和进步,她虽是从文人画入手,但她又具备很强的写生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别是她2024年入选的作品《大同》,以“共生”为主题,以灰色为基调,不仅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也体现出画家关注和平的使命担当。

王若广涉宋元遗韵、明清意趣,更参酌自然真趣。她所画的梅花,得王冕之法理,同时又融合杨补之的清逸出尘;所作禽鸟,自赵佶、崔白出,又见华新罗、林良笔意之天趣。

此种“融古而铸今”的探索,恰是津门画脉“守正出新”精神的延续。王若于学理与实践兼修并进,作为花鸟画实践类博士,其始终以文化自觉为根基,由薛永年先生指导的博士论文《折枝花鸟画研究》,已编辑成册,论文以宋代理学观照折枝花鸟画,探讨并挖掘文化与绘画的关系,具有相当的价值和意义。

画展掠影

王若作品欣赏

大同 220X180CM 纸本 2024年 入选14届全国美展

云梢 220X180 纸本 2024年

天心月圆130X130cm 纸本 2022

岁寒三友 160X80CM 纸本2021年

《一剪梅》45X60CM 纸本 2025年

《探花》60x90CM 纸本 2025年

《莲莲高升》46X60CM 纸本 2024年

《弄清影》55X35CM 纸本 2025年

《恬淡虚无》33X90CM 绢本 2025年

《东风第一枝》 46X90CM 绢本 2025年

《国色》80X48CM 纸本 2025年

《清凉世界》80X45CM 纸本 2024年

《任天然》70X38CM 纸本 2024年

《齐空色》 扇面 纸本 2025年

《醉春风》 扇面 纸本 2025年

《相知》 扇面 纸本 2025年

《观自在》 扇面 纸本 2025年

《独占春光》 扇面 纸本 2025年

《天然》 扇面 纸本 2025年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沐春林——王若绘画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